查看原文
其他

科普 | 叫我“多喝水”,还说我“湿气重”?广东人说的“湿气”和“热气”到底是啥?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广东科普 Author 科普君

作为广东娃
从小到大
无论跟妈妈说自己哪里不舒服她永远只有一句话



这么多年过去了

你们到底明白妈妈口中的

“湿气、热气、湿热”是什么了吗?



广东只有两种人

湿气的、热气的


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,祖先们就总结出了6种影响人体的环境因素,它们分别是——
这6种因素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,还维持着人体正常生理功能。但是,当这6种因素出现了偏倚,就会成为致病因素。
广东人一年四季都在祛湿,就是其中的“湿”经常出来捣乱。


湿气





所谓湿,也就是湿气,有“外湿”和“内湿”的区分。


“外湿”属于外邪,多由于气候潮湿、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,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“内湿”是一种病理产物,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



那有小伙伴就要问了——


不是。很多人以为湿气重就是喝了太多水,但实际上湿气不等同于水,它更多和饮食有关,例如吃了太多甜的、油腻的食物……


那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湿气呢?


总的来说,看这4方面就知道:


① 看分泌物、排泄物
是否黏腻与浑浊,如大便黏腻、小便浑浊、白带多且色黄等。
② 看舌苔
是否有一层白膜一样的东西,舌体胖大,舌两侧有齿痕。
③ 看精神状态
是否身体沉重,四肢乏力,头重如裹(头好像被湿毛巾包住一样)。
④ 看病程长短
是否反复发作,缠绵难愈。



热气





热,也是一种邪气,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,称为火热之邪,而“热气”就是广东人对“上火”的俗称。

广东人是一种吃啥都上火的生物,一年365天,天天都在“上火”。

一般认为“火”可以分为“实火”“虚火”两大类。热气在干燥气候及连绵湿热天气时更易发生。

喉咙痛、便秘、尿黄、牙疼、口腔溃疡、长痘等都可以用“上火”来解释。



为什么湿热爱找广东人?


了解了湿气和热气,“湿热”也就很好理解了,即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,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。
很多初来广东的小伙伴会有这样的疑惑:为啥在老家的时候“一天三顿小烧烤,烤肉火锅没烦恼,来了广东却动不动就长痘、犯肠胃病?

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:


气候原因





《广东新语》中说:“岭南之地,愆阳所积,暑湿所居。


岭南,顾名思义,位于五岭以南。纬度低,常年受太阳辐射较多,温度偏高;而广东靠海,受季风影响,降水充沛,空气湿闷


温度高、雨水多,高温炎热,长期在这种环境下,身体的“湿气“热气难以排出,所以会“湿热”。


水土原因





广东和北方的水土不尽相同。


受气候影响,广东的水是的,甚至可能有点燥而北方省份水大多是凉性的,即使吃了上火的,也有水的凉性可以中和。


这就是为什么四川、湖南的小伙伴吃辣不亦乐乎,广东人却吃什么都热气



分清楚食物的寒热,是一个优秀广东人的必修课。



广东人的“湿热”

用广东的“法子”医


应对“湿热,广东人有一套。靠煲汤、凉茶、糖水三大法宝,能有效缓解。



喝汤





受中医食疗思想的影响,广东人偏爱“药食同源”的老火靓汤,能帮助祛除燥热湿气。


喝凉茶





凉茶既不凉,也不是传统意义的茶,它以民间常用复方或单味土产草药煎熬而成,有清热解毒,生津止渴,祛火除湿的功效。
主要作用是将药性寒凉且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汤做饮,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,或治疗因秋冬燥气所致的喉咙疼痛等疾患。



凉茶要温着喝,这样既可以减轻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,还可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。


广东凉茶种类非常多,除了癍痧,还有廿四味、夏桑菊、五花茶等一众优秀“作品”。



喝糖水





如果实在不想吃苦,吃甜也能达到清火祛湿的效果。


山楂苹果黄糖水、冬瓜茨仁糖水、绿豆糖水、薏米糖水……多种选择任君挑选。



除此之外,还有拔罐、针灸、刮痧,总之,为了应对体内的湿气和热气,广东人可是很拼的。

是不是每个人都要“祛湿”呢?


当然不是
小编要提醒大家,如果没有病,就没必要祛湿。中药也是有副作用的,盲目用药只会伤害身体。与其盲目追求祛湿降火,不如把生活作息调整好,少熬夜、少喝酒、多运动。

终于知道为啥广东人总是湿气、热气了你还有什么预防“湿热”的方法赶快在评论区告诉小编吧

关注“广州卫健委”


消息回复【回广州】

查看来返穗人员防控政策指引


消息回复【核酸】

查看黄码、24小时核酸检测点


消息回复【加强针】

查看新冠疫苗“加强针”接种预约及注意事项




本期封面:

...大家都在看...




✦ 科普 | 老年人很少外出,有必要接种疫苗吗?病毒都变异了,接种疫苗还有效果吗?真相是→

✦ 疫情通报 | 2022年7月25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情况!广州市疫情防控政策→

✦ 科普|血糖仪、血压计......你选对了吗?购买诀窍请收好→

来源:广东科普

编辑:大然  责编:邹向东


【免责声明:我们尊重原创、注重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】联系和投稿邮箱:jiankangGZ@126.com

记得“点赞+在看”~▼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